

《技术措施》在设计使用中的重要性 |
作者:李建平 发布于:2012/10/23 15:56:10 点击量: |
近年来,施工图审查越来越严格了,除了审查出违反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外,有许多审查机构依据《技术措施》指出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一情况在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都有存在,有些人提出《技术措施》不是规范,以它为审查依据不合适。那么《技术措施》到底是个什么分量的技术文件,能否作为审查依据,我们不妨再对《技术措施》进一步了解一下。 《技术措施》全称为“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以建、结、水、暖、电、节能等各专业划分为分册,暖通工种为“暖通空调·动力”。笔者作为暖通从业人员,以暖通空调·动力技术措施为讨论对象,专业规范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为基础,对这两个技术文件进行分析和比较。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施工图审查的规范化、严格化使设计市场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施工图审查出有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一是可能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报批评,违反强条多的话,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处罚;二是可能会受到本设计单位对集体或个人的处罚(有些设计院已规定,被审出违反一个强条:处罚集体1-2万元,处罚个人1-5千元。还有对违反一般性条文和图纸中错、碰、漏多少的不同层次的处罚);三是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处罚协定,现已有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增加有协议条款,一般为如施工图被审查出一条次违反强制性条文,扣除设计费1-3万元,被审查出一般性条文五条以上的,每条扣1千元,对图纸中错、碰、漏也按工程的复杂程度给出条款数额控制。这种带附加条件的合同,在买方市场的竞争情况下,设计单位只能签下,而且这种附加条件的合同也大有不断互相学习、模仿、推进之势,且不说这种市场变化和要求的合理性,就设计和审查依据的合理性也被推到“桌面上”来了。
2 《技术措施》的产生背景
以暖通为例,最早一版的技术措施是1965年由原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编写的《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共有8个章节。第二版是1982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标准所编写的,其中删去了工业通风一章,增加了煤气供应章节,我所认识的老师李娥飞、西亚庚等都参与了编写。第三版是2003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编写的“暖通空调·动力”技术措施。这时包括建、结、水、电其他专业共增有七个分册。暖通专业的技术措施增加了第七章“控制与监测”,并把“煤气供应”章节改为“燃气供应”。第四版是2009年住建部专门发有建质【2009】124号文件通知,仍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9个单位编写,其专业分册由2003版的七个分册猛增为十一个分册,分别为:《规划·建筑·景观》《结构体系》 《地基与基础》 《砌体结构》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动力》 《电气》 《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及《防空地下室》十一个分册。主要是结构专业增加分册较多。暖通专业的技术措施章节则由九个增加为十二个。
由技术措施产生的背景看,第一版是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第二版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前两版时间跨度17年。第三版2003年,第四版2009年,第三、四版之间时间跨度仅6年。这说明近些年科技进步飞速发展,新、老技术更新较快,也说明我国的技术规程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自我完善。
3 技术措施内容分析
技术措施是一套“大型的、以指导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为主的技术文件”,其编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
暖通专业的技术措施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和参考文献有:17个设计或施工验收规范;5个设计标准;3个技术规程;1个手册;1个设计;1个自动化。它涵盖了暖通设计在当前的所有内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算是首屈一指。
将技术措施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版(目前使用)做一比对分析,规范有九个章节,技术措施是十二个章节,比照规范,技术措施多了第七章热泵系统;第八章锅炉房;第十章绝热;第十二章燃气供应。技术措施的应用范围更广,新技术应用更多,内容更加新颖和细化。规范中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的35款强制性条文,技术措施中全部包括,并将规范中强条的内容加以更新使之更为合理。
例如,规范中4.3.4强条为: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技术措施2.3.6-2对应条款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有防烫伤要求的场合,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又如,规范中4.3.11强条为: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技术措施对应条款为2.3.6-7;2.4.3-1;2.4.4-9,由三个条款来说明防冻结问题,有散热器分层分配比例;有立、支管阀与干管的距离;有立管上设阀门。这样一来,使规范中干巴巴的强条,在技术措施中有方法、有措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合情合理合法,更加人性化。再如,规范中8.2.9强条为: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采用气动执行器与调节水阀、风阀配套使用。技术措施对应条款11.2.1-3为: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防燃防爆型传感器;其条文简单明了,且放在传感器的选择原则中。
还有许多强条的对应(因篇幅有限,不再列举),技术措施相对规范都显示了进步和先进性、合理性。笔者认为这与编制年限有关,如规范7.2.1条和7.2.2条对冷水机组选型还在“经过性能价格比进行选择”的无法操作的条文时,技术措施6.1.11条已明确给出了不得低于的规定值。就这样,国家今年6月1日起,对风冷空调器的级别cop值又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对家用空调器未达到1级能效等级的已限制进入市场。所以说,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停滞的、落后的观点和行为不应该存在于我们的科技服务工作之中。毕竟2003年的规范比2009年的技术措施滞后了六年的时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措施的执行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技术措施中也删除了些落后的不节能的规范中的章节,如措施中删除了规范中的4.7条电采暖,增加了许多节能减排的内容。又如,增加了采暖的不同形式;增加了室外供冷管网;增加了排风热回收;增加了变风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等;增加了“热泵系统”章节;增加了“绝热”章节;增加了多个附录以方便设计人员使用;补充并细化现行规范、规程条例。这些增加内容已比之规范先进了一大步。
4 对技术措施的认识和定位
在所从事的设计生涯中,使用技术措施达几十年,保存有1982版至今的技术措施暖通版本,并认为技术措施来源于法律、法规,补充并细化了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条例。而且它修编及时、与时俱进,无论是设计或施工图审查,以它为依据无可厚非,而且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为要。当然,如要做个排序的话,规范的执行应该放在首位,现行规范中暖通35个强条尤其要关注执行。
但我们也应看到现行规范的滞后性,技术措施的先进之处在于:既补充了规范、增加了先进内容,还将现行规范进行了细化。所以,它与规范并不产生矛盾,它来源于规范并补充完善于规范,是在目前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我们设计人员更应学习和遵守的重要设计文件。
5 结语
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识到:技术措施的编制是与时俱进的,它更好地落实了我国相关建设的法律、法规,细化了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条例,是设计人员不可或缺的主要设计依据和技术文件。那么,用它的条文进行施工图审查也是可充分信赖的,它对工程设计的完善无疑是大有帮助的。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规范》的修编应及时,应走在最前列,而不应滞后于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修编时间。《规范》中强条的划分和规定,也应该经过实践的考验和时间的过滤而进行调整。而《技术措施》在编制过程中,对相关强制性条文的对应性也应体现出来,也可以用黑体字表示,以对应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如此以来,《规范》和《技术措施》在工程设计人员手中,无疑成为两本相得益彰的好伙伴,以它们不同的特点,服务于我们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图审查之中。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1982
[2] 西亚庚等编,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 陆耀庆主编,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中国建标准研究院编,《暖通空调·动力》技术措施 [M].中国建标准研究院出版,2003
[5] 中国建标准研究院编,《暖通空调·动力》技术措施[M].中国建标准研究院出版,2009
收稿日期: 2011-09-25
作者简介:李建平(1953-),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暖通设计等工作。
(责任编辑;张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