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
作者: 发布于:2018/7/20 11:16:07 点击量: |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地热供热技术,其应用过程无任何排放与污染,不仅可以方便灵活的实现建筑供热,还可以减轻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力的推动城市治污减霾工作。
关键词: 无干扰 节能环保
地热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由于其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等众多优点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供暖方式与防治大气污染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在寻求环境保护与解决建筑物供热方面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在此情况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应运而生。
1 技术简介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度高温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传导将地下的热能导出,再通过地面专用设备向建筑物供热的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地热利用技术的区别在于不开采使用地热水,就可以随时随地低成本的开发利用地热。其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适用。每个建筑物下都有地热能,开发具有普遍性;钻孔位置选定比较灵活,一般不受场地条件制约。
(2)绿色环保。无废气、废液、废渣等任何排放,能量来自地热,治污减霾成效显著。
(3)保护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隔离,仅通过换热器管壁与高温岩层换热,不抽取地下热水,也不使用地下水。
(4)高效节能。专用的吸热导热装置与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地下吸热导热效率。一个2000米的换热孔可以解决1-1.3万平米建筑的能量需求。
(5)系统寿命长。地下换热器采用特种钢材制造,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寿命与建筑寿命相当。
(6)安全可靠。孔径小(直径200毫米),深度在2000米以下,对建筑地基无任何影响,地下无运动部件;利用地下高温热源供热,系统稳定。
(7)投资与运行经济。向地下中深层取热,单孔取热量大,供热面积广,钻孔数量少,开发运行经济。
2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经过多年研发,通过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建筑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各方论证测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及专利。同时,《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地方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为该技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沣西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浐灞新区、国际港务区、长安区航天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安、上海、青岛、安徽金寨、河南郑州等地区推广应用,面积近千万平米。同时,已在沣西新城、空港新城、安徽、河南、徐州等地区成立热力或新能源公司,探索了PPP、BOT、EPC等多种成熟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3 应用实例
(1)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小区
![]() 图1 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小区机房及施工现场图
(2)西安市友谊东路——长安信息大厦项目
![]() 图2 长安信息大厦项目施工现场及地面管井位置示意图
4 技术实施方式及其稳定性、效果
一般在项目用地红线以内建设施工,换热孔可在道路、绿化带等地方实施,孔间距大于等于15米,完毕后以普通热力井盖覆盖即可,地面再无其他裸露部件。专用设备一般放置于项目地下室,占地面积不大(一般一个10万平米小区,设备占地约150平米)。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连续多年对已供暖项目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其结果显示该技术持续供热能力稳定,项目室内温度均能保持在23度及以上,系统运行工况平稳,能耗比优于传统供热技术,同时,地温场恢复及时,未出现热衰减现象。
5 环境效益
如果进行规模化推广,在一个采暖季(4个月),以1000万平米建筑为例,与燃煤锅炉相比,采用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可替代标煤约19万吨 ,减少CO2排放量约50万吨,减少SO2排放量约1360吨
减少氮氧排放物约2496吨,减少粉尘排放量约1536吨。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