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期刊 > 科普知识
锂电池的发明者获诺贝尔化学奖!一文看懂锂电池发展简史
作者: 发布于:2019/12/24 13:44:05 点击量:

            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美国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英国科学家M.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开发锂离子电池”的贡献。他们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50万元)的奖金。

  M.斯坦利·威廷汉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开发首个功能性锂电池时就利用了锂的巨大动力来释放其外部电子。目前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任。
  吉野彰是现代锂离子电池的发明者,曾获得工程学界最高荣誉全球能源奖与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现任旭化成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
  锂离子电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用于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所有应用。可以说,锂离子电池让许多普通人只能仰望的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锂电池的发展历史。
  锂电池简史
上世纪六十年代,冷战阴影下的世界到处弥漫着紧张的空气,期间发生的石油危机,更是直接迫使各国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同时,由于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当时的电池已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源的需要。于是,理论上能获得最大能量密度的锂电池,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电池设计者的视野。
石油危机下的“马拉汽车
 
  纵观锂电池发展史,不难发现在锂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始终是以美日等国为主导,那么,锂电池在我国又发展的如何呢?
  锂电池的中国速度
  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在锂原电池时代,我国电池行业长期受到外国资本垄断。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2000年,日本的锂离子电池年产量达5亿只,约占全球市场90%多,而我国的年产量仅为0.35亿只。
  随着技术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动力锂离子电池被列为高效能源材料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深圳比亚迪、深圳比克、天津力神等锂离子电池企业迅速崛起,2004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年产量达到8亿只,在全球市场份额猛增至38%,仅次于日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3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年产量已达到近47.68亿只,已发展成为全球电池生产制造大国。2015年,中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锂离子电池第一生产大国。2019年,中国已经占到世界锂电池总产能的73%。
  同时,技术的突破也极大地拓展了锂电池的应用范围。
  在电动汽车领域,万向集团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上海汽车除了与比亚迪、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持续进行深度合作,同时还与全球锂二次电池领域居于技术领先地位的美国A123组建了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
  在电网储能技术领域,2011年2月,我国第一个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南方电网5MW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深圳并网成功,该电池储能电站总容量为10MW,全部投产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在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国内空间用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约为110~140Wh/kg;在电池地面寿命试验方面,高轨卫星80%DOD,达到了15年寿命水平;低轨卫星30%DOD,已达到5年寿命水平。
  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电池可以看出,现在全世界都在重视以电池为代表的储能技术。的确,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寻找新的能源很重要,而将这些能源储存起来则同样重要。同时,中国电池行业在科研人员等努力下不断惊艳世界,希望我国能够将这股势头保持下去,成为真正的储能强国!
  • Copyright 2012-2016 西安能源研究会 版权所有 陕ICP备19025411号

  •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03号北楼一层 邮编:710016 电话:029-86295520 传真:029-86295520 E-mail:xnnyyj@163.com